11月24日將上演仁神星掩星。仁神星是人類發現的第47顆小行星,此次它將掩食御夫座中的一顆恒星。本次掩食帶自東向西經過我國南方部分地區,掩食帶中的天文愛好者可以嘗試通過專業望遠鏡觀測御夫座中的一顆恒星被另外一顆移動的稍暗“星星”遮住,變暗或“消失”十多秒鐘。
何為掩?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主管王科超說,掩是天體之間相對運動所產生的一種視覺現象,指一個天體被另一個角直徑較大的天體所掩蔽。掩發生在兩個天體地心視赤經或地心視黃經相同時,也就是天文學上的合。換言之,發生掩時,兩個天體必然相合,但因為地球表面不同地區的觀測者視角存在差異,通常掩發生時,僅部分區域內的觀測者可以見掩,其他區域的人則可見合。
掩的天象可以發生在月球與恒星、月球與行星之間,比如月掩角宿一、月掩土星等。此外,還有行星掩恒星,如金星掩軒轅十四;恒星之間的互掩,如大陵五雙星互掩;以及像11月24日將上演的仁神星掩星這類小行星掩恒星等等。
命神星掩星、牛頭神星掩星、細女星掩星……細心的你可能發現,今年11月當中有多場小行星掩恒星的天象。王科超解釋說,月掩星相對來說更為常見,月球繞地球公轉,每月會在天球背景上移動一圈,且月球的視直徑很大,很容易“順路”掩住恒星、行星。雖然頻率比不上月掩星,但小行星掩星也經常發生,每月上演多次,只不過小行星掩明亮天體的概率很小,因而并非是公眾能輕易觀測到的天象。比如2023年12月12日,319號小行星Leona掩恒星參宿四這樣明亮的天體就比較罕見。
雖然較難用肉眼觀測到,但小行星掩星很有科學價值。“結合多地觀測得到的被掩恒星的變光曲線(即亮度變化的曲線)后,天文學家也許能更精確地計算恒星和小行星的形狀、軌道信息等。”王科超說。
策劃:劉心惠
記者:王玨玢、邱冰清
海報制作:黎茵茹
新華社國內部、新華社江蘇分社聯合制作